写在考研之后


title: 写在考研之后
date: 2025-04-02 10:33:02
tags:

从大三下开始,我对自己的何去何从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想法,要不就是去工作,或者准备考研,出国。

到了24年2月,我在迷茫中问了问学长,学长特意抽出一个小时来给我讲他是怎么选择的,他和我说,如果你想做某一件事情,那就应该锚定目标,头也不回的干下去,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。

同时,他还叫给我一种很极端的方法: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。这样的话,你自己就会催自己去尽快向目标前进。当时,我对自己的评价是,我的本科并不好,而且我还是走的中外合作,要不就提升一下学历,考个研吧,时间会很快的,只有一年时间,后来证明我是错的,把考研想的太简单了。

刚开始考研,属于是两眼一黑的那种程度。

我从小就非常讨厌做题,这种性格在高中的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,我认为做题是完全扼杀一个人的独立思考的精神的,这会抑制一个人的创造力。不幸的是,本人所处的环境就规定了,必须得上个本科,那么上本科的前提就是必须得好好做题,好好学习,我甚至在高中怀疑我是不是有注意力缺陷症了,根本静不下来。

鉴于这种情况,我更加审视自己,到底适不适合做题?

思来想去,还是应该考一次研。因为考研,会让我获得:

  • 如果考得好,那就可以读研试试
  • 看看自己的抗压能力
  • 给家长一个交代

于是,艰苦的考研的生活就开始了。

三四五六月,一直是在快乐+轻松的氛围中度过,一边忙学校的事情,一边顺带着学点数学,考就这么晃悠到了暑假。

暑假七八月回家学习,虽然效率不如学校,但也是在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走,没有在进度上吃亏。

直到十月份,才是难度陡增,由于我的专业是中外合作办学,所以每年都会有几周的外教课学习。
进入十月份之后,由于数学上在学习概率论(此前没有学习过),压力巨大,但是刚好进入了外教周,外教课的安排是两周,在这两周里,每天都有三四个小时的课程,然后每周五考试,一次期中一次期末。本来按照往年的流程,我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外教课程,然后顺利的通过所有的考试,但是偏偏到了今年,这个外教老师非常严格,不让上课的时候看手机,不让学习考研数学。

由于本人不喜欢浪费时间,于是就上课随便听一听,下课学习数学,尽量去平衡时间。问题,就出在这了。

期中考完,我盯着不及格的分数想了很多,这要是毕不了业怎么办,我这完全就是在白忙活,得上大五还有什么机会去目标院校呢?

然后从那个周五开始,每天都在疯狂的学习外教课,那几天真的算是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了,每天都在巨大的压力中,因为知道要是没法毕业,那就都是浮云。。。好在期末考试中,考了个不错的成绩,这才脱离危险,但通过这个事情我也学会了很多,比如,应该在正确的时间,做最正确最重要的事情,不能因小失大。

然后往后走,就是十一十二月份,刚结束的外教课还没有喘息多久,在十一月十几号非常着急的开了一张真题卷子后,压力才是慢慢开始陡增,,,

然后,每天都是疯狂的查缺补漏,专业课也是在疯狂学,英语和政治属于半放养的状态,每天就是做题,看书,眼睛度数增加了,暑假好不容易减的肥,也悄悄的回来了。

就在这段时间,每天都是在顶着寒风去图书馆,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如此巨大的压力,也许是我太想证明我自己,就每天都做很多题,甚至AW也在说我,“你这是咋了,没见你这么认真过”,但我是真的想学习研究生的学术的内容,我希望能真正的进入研究领域好好的探索一番。

就在这么压力骤增的环境下,我也在观察着周围人的反应,有的人学的累了就换个地方接着学,有的人在图书馆的角落抱着书哭。。。。

一到十二月,图书馆的气氛都变了,大家都在紧张的复习着,根本不会顾及到其他事情,然后最后两周,图书馆都是在背肖四的,一出门就是一片背书的声音,楼道,大厅里都站着人,那个盛况当时还随手拍了一张。

就这样准备的不明不白的上了考场,最后几天就只有“坚持考完就行”这个想法,也不在乎说数学准备好了吗,政治都背完了吗这样的。

考完之后,就把我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 LangBot 中,也多亏几个核心人员,我能够在复试的时候有项目可说。

接下来就是复试,复试就没啥说的了,我的初试成绩够高,只要复试正常发挥,一般都不会有事的,然后三月多非常赶的打印材料,坐车去西安,复试完之后又回了平遥,大概就是这样的。

一直到现在,我还在想,就算我没有上岸,那么考研带给我的也会有很多东西。

我现在确切的知道了我的承受压力的极限在哪里,也知道我其实还是不适合做题(难绷),在此期间,有很多人都在鼓励我,在此表示非常感谢。

那么之后?之后就再说吧。

下面贴几个考研期间的感觉有意思的图片:

刚开始考研

在图书馆来得太早

夕阳下的图书馆

考完研的那天晚上吃汉巴味德